蠔涌味影相片展 20-21 Apr 2013

蠔涌味影相片展 20-21 Apr 2013

在地生活的的紀錄:晝與夜,春夏秋冬四時變化,自然、建築與居民生活之間的對話,晴天、陰天、雨天…

是次在地展出,觀眾得走入蠔涌老村,感受這裏的點滴,細味相片的紀錄,從視覺及嗅覺出發

曾翠珊憑藉《大藍湖》榮獲第3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晉導演獎,拍攝背景就在蠔涌

交通:於彩虹地鐵站C出口轉乘小巴 1A或巴士92號至蠔涌村下車,亞視舊廠房所在地,很容易辨認,沿河(引水道)直行約3分鐘至修車房,沿屋與泊車場之間的小道走入便是。

ex

活動後記:

台灣「在地」一詞很有意思,它意味一種地域上動態的生活文化,蘊含豐富的人文活動,近代藝術常予人感覺只屬於一少部份人的事情,即便展覽可讓公眾參觀,也經常是被動的出席而已。在地展覽的目的和意義,是渴求展覽與村居民之間的互動,藉此拉近藝術與生活的距離,展覽就在村內,在你的隔鄰,展出者就是平時住在你附近的鄰居,展出作品是他們熟悉的生活環境。

IMG_6686IMG_6650

 

 

 

 

 

接近兩年於蠔涌老村的在地生活,期間拍攝了一些住屋周遭環境的相片,正好紀錄此地晝夜與四時的變化,自然、建築與居民生活之間的對話。遷離單位前,把所有家私撤走,騰出不足三百平方尺的居住空間,化身成展覽廳,進行為期兩天的「蠔涌味影相片展」。展覽包括視覺和嗅覺兩部份,前者分兩邊展出黑白與彩色相片,後者裝置帶有不同生活氣味而盛載回憶的再生玻璃瓶,瓶內放了雨水、剛從洗衣舖取回的衣物、枯枝葉、空氣、煮剩的米、在單位內寫的揮春等。

十分感動村民和探訪親友的村外人認真地觀看展覽,並細談蠔涌的歷史和變遷,這正是我所期待的,與村民之間的互動,期間得到多位村民的讚賞和鼓勵,對是次展出給予正面的評價,有些村民看到附近貼出的宣傳,便憑地址摸索到單位來。萬分感謝遠道而來,深入蠔涌老村參觀展覽的朋友,也要謝謝協助我裝置場地的好友和購買相片以贊助是次展覽活動的街坊和友人。

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以遊擊隊的方式,設計對抗都巿過度發展的建築、民宅,我也希望仿效這位大師,以遊繫隊方式,推動在地生活藝術,散播生活就是藝術的文化氛圍,未來仍要繼續努力。

本篇發表於 每日絮語。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