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藝術的震撼

2010年11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四,是Sol Y Flamenco在灣仔西班牙酒吧Uno Mas的最後一晚佛蘭明歌演出,他們每次都會加入新的元素,每一場表演都令人印象深刻。晚上十時的最後一場表演,酒吧迫滿人群,細小的舞台景象全給擋住了,於是我離開坐位,蹲到台前。原來從這個角度欣賞,震撼力更大,我給Ingrid的舞姿迷住了,除「This is Art」,我找不到別的詞句來形容。
張貼在 每日絮語 | 發表留言

摧毀與生命

2010年 11月25日,印象中第一次認真地走進灣仔人流攤販擠擁的巿集,原來熱鬧得如斯光景。望着充滿動力的巿集生活,不禁疑惑發展商業大廈是 巿民的需求,還是政府的需要?
利東街早已清拆,圍起的地盤正在進行工程,巿集活動可沒有停止在建築地盤的周邊,攤販像充滿生命力的攀藤植物纏繞着圍板生長、延伸,頑強不息。我看見摧毀與活躍生態在同一個空間同時進行。

 

 

 

 

 

張貼在 每日絮語 | 發表留言

母親出遊記

2010年11月10日,我計劃偕父母外遊,因為長者星期三搭地鐵只需兩元,所以選擇這天。母親想到香港仔避風塘坐艇仔吃艇仔粥,她說從電視上看到的,我翻查網頁卻沒有找到,只提到是六、七十年代的事情了。我想要不是專為外國遊客提供的套餐服務,要不是電視台拍攝節目時的特別安排,但是到了香港仔再打算吧。
父親自行到地鐵站,母親早上九時到我家集合。到青衣站匯合父親後,我們走到有升降機的入閘口,因為高齡母親對扶手電梯有陰影。我再三提醒要拍了卡才可入閘,父親拿出八達通作勢要拍卡,後面有人湧上先入閘,母親緊跟其後入閘,父親還未拍卡。母親沒有等我倆,嘴裡說「啊!有樓梯!」,一支箭的直往上爬。我們仍在閘口,父親的八達通失靈,換另一張卡也不行,我建議他到服務櫃位解決,我先入閘去,看見母親時她已在上面等了一陣子。
*****   *****  *****
來到香港仔停泊艇仔的避風塘,當然沒有找到賣艇仔粥的。因為價錢關係,糾纏了很久,終於半推半就在第一次問價的位置把父母拉上艇,遊船半小時,二十元一位,靠遠一點的叫價一百五十元。操控引擎的是一位帶着墨鏡六十歲左右的大嬸,她說以前用竹篙撐小艇渡港,這些都成為歷史了。她還展示船上的陳舊照片,相中的她十多歲撐着竹篙,現在可沒有這個力氣。
之後到岸上的富臨茶樓午膳,經南丫島乘渡輪往中環返家,回家後母親嘔吐不適,病了個多星期,還在醫院住了兩天,沒找到病因,也沒完全康復。


張貼在 每日絮語 | 發表留言

《晨曦喚夢》

微風輕拽,
沙沙樂奏,
鶯歌盤旋,
睡眼俏張,
翠綠盈眶,
衣帶金紗,
才作酣夢。
(記某日清晨)

 

張貼在 每日絮語 | 發表留言

「沙嗲..沙嗲!」

一把熟悉的聲音,剛走在涌美村的石級時忽然聽到這把聲音,於是左右前後盼顧,尋找那位賣沙嗲的叔叔,看見提沙嗲桶的是另一位人兄,沙嗲叔叔跟在後面,老樣地叫着,數十年如一日。沙嗲叔叔身材和樣貌高瘦,我覺得有點像何鴻燊。在城巿化蠶食下,仍然能在街頭聽到這熟悉的叫賣聲,不期然有一種安尉而會心的愉悅。兒時就經常聽到他在叫賣,聲音有可能從遠處傳來,有時會刻意尋找他的蹤影,我卻從來沒有光顧。小時幻想過叔叔賣的該是很滋味的小吃,沙嗲..沙嗲…

張貼在 每日絮語 | 1 則迴響

靜下來的周末

一段時間沒有記下生活的點滴,加入公關公司不知不覺已有一個月,每天不停工作,惟有周末靜下來。魚從紐西蘭打長途電話來,錯過了兩次,終於接上她的電話。某個晚上又打來,早在睡夢中,把手機關了,累得要命,那晚回家倒頭便睡,次日早上七時許又接到她的電話,她半夜睡不着呢...

忙碌的工作為了什麼呢?有點不可思議,想做的都做到了,我怎能不努力追逐夢想,回報上天對我的眷顧?

上班前的一段日子,待在家中,父親天天來我的家,泡杯茶,聊聊天,細聽父親的陳年往事。總是聽母親叨叨憶述和抱怨出嫁前後的日子,倒是以前不曾聽過父親提起他的故事,聽着就像小時在看舊日香港的散文。珍惜這些日子,因為開始工作後,必定減少與家人相聚的機會...有點衝動想把這些小故事寫成自己的散文。

張貼在 點滴回憶 | 發表留言

人生得意須盡歡,無使金樽空對月:抓住這刻

古語精闢,將貫穿時空的人生哲理都濃縮在簡短的詩句或論語中,不知不覺已成為我的座右銘,勝過聖經千萬倍。「金融海嘯還辭去工作,你不怕回來找不到工作嗎?」
正如朋友在網誌談到「哪知明天是否還活著?」今天有酒今天醉,明日愁來明日愁。在沒有自由的國度,在生命安危也屬奢侈的國度,今天有這種資格去活得精采,是幸福、是幸運,很滿足,也是我熱愛自己的生命的方式。煩惱、懮慮、不幸圍繞自己和身邊的人,我都感到淡然,因為我們還有選擇的權利,因為我們已比成千上萬過億的人幸運。雖然我嘴上有很多不滿,其實都只是不吐不快,我不抱怨,希望你們也不抱怨,抓著自己的生命熱流,讓自己活得更精采。理想、夢想、憧憬就在每一天。
3月16日出發紐西蘭
5月底啟程歐洲
瀟灑人生~
張貼在 點滴回憶 | 3 則迴響

向明天追趕

這幾年總在追趕時間,明知時間走得快,因此努力想把時間抓住,也許這就是為什麼我在畢業後的幾年間不停轉換工作,以期在有限的光陰裡盡可能發掘知識和像大象般地汲取不同行業的經驗。可是總覺得自己還是惰性難改,沒有好好把握在一年內增進該行的知識,還沒有變得專業,便匆匆趕下一場了。時間依舊不留情面地溜走了,一轉眼又五、六年光景,但我卻仍然未有把自己的腦袋裝滿學問,很愧對自己的青春。很討厭自己疏懶,使得現在的自己仍是老樣的愚蠢,肚子裡沒有半點墨水,人家滔滔道來的知識,怎麼自己就不知道。人家事業開始現露曙光,為什麼自己還在基層打工一簇圈子中徘徊。…躊躇、猶豫、迷惘,看似無悔地追逐理想,卻害怕到了三十關口也還沒走到理想的跟前,虛渡了一生,怎樣才能令生活變得實在?怎樣才能讓時間過得充實?希望流浪歐洲的幾個月能給我找到答案。我的轉捩點,我的思維改寫。
~~慶幸在過去的幾個行業中,賺取了寶貴的友情。
後記:回來後,疏懶的天性有着潛移默化的改變,步向夢想的決心比以前堅定,還有時間、能力去投資,幹嘛不試呢。
張貼在 點滴回憶 | 發表留言

走遠一點

捱過了痛苦的一年,不知道這份堅持為我帶來了多少得益,只覺得過去一年彷彿在虛渡光陰,沒有前人可以取經學習,花了不少時間像夥盲頭螐蠅糊亂摸索。最大得着是認識了幾位難能可貴的「朋友」。三個音樂會結束了,精神和肉體皆筋疲力竭,是時候走遠一點,償還心願背包去歐洲了,期望這個旅程給我帶來啟發和繼續前路的動力。

繼續閱讀

張貼在 點滴回憶 | 2 則迴響

甜酸苦辣在成都

這趟到成都, 可謂嘗盡甜酸苦辣。我耗盡精力總算捱過了這場音樂會, 能順利完成當真要乾杯慶祝。
還好, 在這裡能認識到不同的人物和朋友, 樂團指揮唐先生和傳媒人瀟都是我特別珍惜的朋友, 是文化藝術圈子裡的人, 能認識他們是我工作以外的收穫。音樂會完後的第二天下午, 在瀟的引薦下, 我拜訪了四川國畫大師, 有幸能看他即席揮毫, 最後還取了他其中一幅即席揮毫的墨寶, 真是意外收穫!  瀟看待我就像很久以前已經很諗熟的朋友, 我覺得有趣, 但也份外珍重這一見如故的情誼。此外, 還要多謝他讓我這次旅程嘗盡甜酸苦辣, 他讓我接觸到多位藝術界的朋友, 讓我認識小說中經常在酒吧出現、與眾不同的老闆娘–杜娘, 讓我品嚐到甚麼是麻辣火鍋(原來真正麻辣火鍋是被一層厚厚的肥油覆蓋着的, 看了有點噁心, 四川食物不但以辣為特色, 油也是主要特色), 讓我體會到四川(內地?)人的"彈性"(今天說這樣, 明天卻是另一回事)帶來的苦處, 讓我感受到從死海中復生的酸澀, 還得謝謝你最後信守誠諾給我一個大大的版面, 把我救回來了。
小記: 這次到內地工作, 認真與內地人合作起來, 才真切體會到與內地人合作的困難和苦處, 內地人喜歡以彈性給予自己藉口, 最令人無奈和頭痛; 我家姐說討厭巴黎到處狗屎, 但我覺得怎也不及內地(尤其四川?) 到處隨地吐出的口水(痰)噁心, 讓我感覺自己的鞋踏在街上骯髒透頂了。
張貼在 點滴回憶 | 發表留言

奇蹟! 成都音樂會起死回生

站在觀眾席中遙看舞台的一刻, 我確實有難以言語的感動, 觀眾席上坐滿了來欣賞音樂會的人, 台上精采的四手聯彈, 吸引着觀眾, 也吸引着我。折磨我長達多個月的一場音樂會終於在這一刻上演, 場面超出我預料地動人, 此刻我不能不感動。我的心一直與這場音樂會連結著, 她的每一絲變動, 都把我折騰得不得了, 多次讓我痛苦得想半途放棄。就在音樂會即將上演的一個星期, 簡直能以形勢逆轉來形容, 數着每天僅售出數張門票, 簡直超乎想像差的票房, 這怎可能發生? 香港來的一流鋼琴家, 有雙鋼琴演出, 有樂團協奏, 怎也不應至於此, 所有人都不為此事着緊, 惟有我自己緊咬着自己的一顆心, 拼命找方法。
之前不斷請求合作媒體作多一點宣傳和報導, 卻一直感到被敷衍了事, 來到成都接連星期一、二嗆着合作媒體必定要在這個星期內作較大篇幅的報導, 無奈看到星期三的版面實在無法接受, 連我自己也不會留意這個黑白、版面細小而沒有特色的報導, 看了怎會教人去看音樂會? 我焦急得不得了, 還想到要不自己馬上登一個特大新聞廣告; 另一方面負責場地租賃的公司, 之前總是說票務代理有廣泛的網絡宣傳系統, 而且還有專責推銷門票的人員 , 但事實卻完全相反, 網站只有一個而且難找而不入流, 所謂專責推銷的人連一張票也賣不出, 根本沒有花過半點力氣去推銷, 壓根兒談不上推銷, 票亭就只有我眼見的一個, 就是音樂廳前面的一個, 他們坐着等收你的兩成門票收入, 還推搪說你的宣傳不足, 連柏斯的也是如此, 只懂用諸多藉口推搪到你的身上, 連花點口水的也嫌奢侈, 為音樂文化工作的人這樣的態度, 這樣的配套, 票房不差才怪。因為太焦急了, 我幾乎逢遇見人都向他們推銷音樂會, 花店的、住在同一座公寓的、剛認識的朋友…… 奇怪的是"香港來的一流鋼琴家以四手聯雙鋼琴演出", 隨便兩句推銷的說話也引起不少人的興趣, 就是不知道有這個音樂會, 還能成功售出門票。 這令我相信對這類古典音樂會感興趣的群眾是有的, 於是我垂死爭扎地向合作媒體作最後的搶攻, 不論成效如何, 我只知道能做我都必須做, 可以做的都做了, 實在沒有其他辦法。
感謝您, 這個版面把我從死海中救回來了。售出門票終於以二、三十的數量飈升, 第二天星期五的鋼琴家專訪, 就引來了四、五家媒體, 這場音樂會終於變成新聞焦點。不管怎樣, 成效出來了, 我稍稍放下緊咬着的心, 將專注力重新投放到音樂家的安排和音樂會籌備工作上。音樂會當天, 有人嚷着要贈票,  觀眾入場的一刻場面虛冚, 熟悉與不熟悉的都來了,  但還沒有進場看到觀眾席的情況, 我也估計不到實際入座率, 只知道大家都趕來看音樂會了。就連我趕到票務代理那兒結帳時, 還遇着兩個家庭趕來購票, 售票亭沒票了, 她們趕到結帳這邊來要票,  彷彿在說不能錯過這場音樂會, 當我趕進場內的時候, 我也被現場的場面感動了, 她說服着我這是一場精采的音樂會, 觀眾們都在專注而靜心地欣賞音樂會。中場休息時我跑了出來, 在入口處, 有位觀眾向說我說要多購買四張門票,  他的朋友都要來看, 我把手上的票以正價賣給了他。這一切, 都令我感到興奮和欣慰。完場的時候, 觀眾以齊整的節拍和掌聲, 期待音樂家"安可", 在場的人包括音樂家都興奮了, 這是一個難忘的晚上, 音樂會在熱烈的掌聲中完滿落幕。音樂家開心不已, 觀眾、媒體和音樂家都很喜歡這場音樂會, 第二天這場音樂會搶佔了娛樂新聞的一個不小的版位, 小報如成都日報和成都晚報都以圖片配文, 放在較當眼的位置報導這則新聞, 讚美這場音樂會。
當晚入座率超過八成~
Ca copy
張貼在 點滴回憶 | 發表留言

我混在音樂會裡的日子

搞音樂會,像我這樣什麼都要做,包括單張、海報、場刊的編寫, 要搵料砌,因為這樣, 其中一件頭痛的事, 就是相片。音樂家的相片不足以放大做海報,那問題就來了, 可能擾攘幾個月,才能迫使音樂家交出可用的相片,還有相片不一定能配搭在海報上,那麼便得再找。令我最不愉快的是找贊助商,沒有經驗、沒有前科、沒有可說服人家的東西,失敗、氣餒,既然不可能,惟有聽高人的建議,先行巿場策略, 主攻媒體, 花了大半個月準備材料,才剛開始做聯絡,還是要等回覆,最討厭等。期間又有很多變化和隨之而產生的問題,先是雙鋼琴欠一部九尺鋼琴(柏斯原先答應,後因為搬運費太貴,反口不贊助)的問題、然後又音樂家辭演, 海報和相關資料做好了,又得修改, 又煩惱應對策略, 前此還有其他問題發生在成都音樂會上, 包括大地震, 音樂會才會變成現在的「心連心」與樂隊攜手演出的籌款音樂會, 地震把我的心都震亂了。 初時答應合作的成都演出公司,後又變成商業承辦, 心又慌亂起來, 慌一個人辦這個事情, 慌音樂會入不敷支,喪失籌款的意義, 對不起杖義相助的所有人…邀請樂隊演出、邀請媒體支持、處理音樂會的大小細節, 我都一個人扛起來了,卻沒有覺得自己了不起, 懮慮重重, 我最大的願望是音樂會順利完成,出席者超過八成。還有三個月, 三個音樂會就陸續出世了, 我要撐下去。
「心連心-川港攜手獻關愛音樂會」
地點: 成都嬌子音樂廳
日期:十月十一日
「鋼琴大師系列: 卡珊妮鋼琴獨奏會」
地點: 香港大會堂劇院
日期:十一月六日
「鋼琴大師系列:利普金鋼琴獨奏會」
地點:香港大會堂音樂廳
日期:十二月十一日
張貼在 點滴回憶 | 1 則迴響

給我一雙翅膀(續)

(續上,下篇)

四川日落的時間比香港遲兩小時,我這個活在陽光下的人,當然享受漫長的白天,彷彿可以多做一點事情,充實一點。大概到了下午五、六點,回到酒店沒什麼事做,便到附近的街上逛。剛好附近就是旅遊購物街,這裡的名產可是茶葉呀,街上最少有七、八家是茶葉店。招待我的茶葉店姑娘說話流利,旦凡與茶葉有關的問題必能回答,一邊向我介紹不同茶葉的沖泡要訣,一邊以純熟的手法泡茶。一位姑娘閒談地震時發生的趣聞:「地震突然發生的時候,其他店員都往屋外跑,我們店的主管卻第一時間把架上的茶壺逐一收下來,所以我們沒有什麼損失,她可真勇敢…地震發生的第二天,我們都回家去睡了,有朋友建議睡的時候把食物放在身旁,若房子塌下來了,等人來救時也不會餓死…」

找了一家飯店坐下來,隨便點了一兩道四川小菜,食物來到的時候把我嚇了一跳,份量可比想像中大一倍以上,我一個人怎生吃得掉,最後捧着肚子離開飯店。小學生早一點下課,中學生到了八點才放呢,太陽剛下山,馬路上全是三、五知己一群的中學校服生踏單車準備回家。

 

此行還拜訪了四川愛樂樂團,一個屬於政府、為黨服務的樂團,團長也得由政府單位委任,去的時候團長一職暫缺。吹長號的副團長坦言:「委派的不懂音樂,決策也不會以音樂為首。」又是無奈。他們熱情招待我吃午飯過後,還送我到浣溪公園,「有愛說出來」朗誦會舉行的地點。是成都商報的一個抗震活動,因為想起朋友喜歡朗誦,所以想去看看。沒想到報社王主任叫我也到台上諗一首詩,雖然不會朗誦,普通話又不靈光,不過想到是給與災民的一點鼓勵,也就沒有推卻。看見我的時候,雖是第二次見面,王主任卻似遇見諗熟的朋友,還到處跟同事介紹:「她是我香港來的朋友。」我覺得很搞笑。

 

熱情的王主任晚上請我到酒吧飲酒,bar的環境還可以,然而坐下來不很舒服,梳化不怎樣,是桌子太高了點,王主任說可能習慣了,沒有覺得不舒服。川菜是我國八大名菜之一,四川以麻辣聞名,瀟說第二天要請我嚐一嚐四川麻辣火鍋,不過報社始終很忙,又要跑突發,最後沒有嚐到真正的麻辣,卻餓了一個晚上。

 

朗誦會上遇到一位來自災區綿竹的女孩,剛好在洗手間碰見,她告訴我她的同學也想來參加朗誦會,可惜車費有限,只能派她一個代表來,因此她請我在筆記簿上寫一點鼓勵的說話,帶給她的同學。她也真厲害,一個女孩從這麼遠的地方轉折坐公車過來,又要霧雨,天色漸晚,回去的車資不太足夠,還不打算向人求助,她的毅力和勇氣還真行。結果因為回去的公車已停駛,回不了臨時宿舍,那晚我讓她留在我簡陋的房間,睡在同一張大床上。(假如我有同性傾向,她就沒了,哈哈!)祝妳能夠達成理想吧!

 

隔天買了一份成都商報來看,我和女孩都異口同聲說:「這些話不是我說的呢!」我倆的感覺都不很好,記者報導不盡真實,盡管整篇報導正面感人。小張也不常看報章,他直言報章上的內容不能盡信,都只報導一些正面的事情。

這幾天打的都有向司機索取票據,票據不是打印出來的,而是十元一張或二十元一張的。十元的車程,司機隨手撕下二十元的票據給你,是給你方便狼吞公帑,十次車程不就可以「賺取」一百元人民幣嗎?我的天,和朋友說起時,他說這就是內地的文化,到內地工作就要適應當地的文化。把醜陋的文化視為理所當然,甚至合理化,這才是長期以來貪污文化無法革除的真正根源。

張貼在 點滴回憶 | 發表留言

給我一雙翅膀

給我一雙翅膀
讓我可以自由翱翔
當災難突襲時
我可以飛到你身旁,讓你的恐懼不再肆意滋長
給我一雙翅膀
讓我帶上你一起飛翔
去感受一下廣闊的世界
從此不再沉湎於昨日的悲傷
給我一傷翅膀
讓我可以飛去天堂
帶去我們愛的訊息,讓那裡的人們不再徬徨
最好
能給我們一雙翅膀
讓我們的心能時時相望,用愛感動上天
一起牽手阻止災難的步伐
 
(成都媒體舉辦「有愛說出來」朗誦會上諗的一首詩)
 
眼前的成都與往常無異,看不見倒塌的大廈、樓房,路邊沒有臨時帳篷,人車依舊來來往往,店舖前小朋友還伏在書桌上寫字,也有坐在竹椅上乘涼、閒聊的老伯,以及下棋與圍觀的叔叔、嬸嬸等。能明顯區分的是一條條巨大的紅底白字或紅底黃字的橫幅,上面寫着「四川加油!災區人民加油!」、「重建家園」、「抗震救災」等口號。來之前,一位朋友要我拍一些照片給她看,完成旅程後,看到的東西卻不在照片中。
 
音樂廳的周濤跟我說,成都的整體經濟、各行各業都受到影響,生活上有困難卻想災區更加需要幫忙,巿內很多人都跑去申請到災區當自願者,「很無奈」他這樣說。在音樂廳舉行的音樂會都被迫取消或延期了,營業受到很大的影響。音樂事業在成都本來就發展不成熟,未來一年都要面對經營上的困難。
 
原先約定周濤三天後再詳談音樂會的事宜,結果他來不了,安排小張帶我逛成都巿中心。看見他一臉的純真,我肯定地說:「你年紀一定比我小。」沒有錯,他比我年輕四歲,我老了,身邊越來越多較自己年少的人。「成都人好客、熱情,很自然會從別人的處境去想,這反而令自己陷入窘局。」在商業購物區慢步時小張這樣說。之後我們在錦里喫茶,小張爭着結帳,雖然不超過一百元人民幣,但對當地人來說那不是小數目,人民幣六元(換算成港幣也不會超過十元)已經能叫一鍋臉盆大小的白菜豆腐清湯或一大碟小菜,在香港最少也得花上三、四十元。後來得知音樂廳裁員達五成,小張是其中之一,「聽」了很不是味兒。
 
五.一二以來,四川交響樂團團長唐青石經常帶着樂團到災區演出,為災民帶來精神力量。唐先生告訴我,他到災區看見災民的情況感到很無奈,災民在炎炎夏日四十多度的高溫下,在帳篷裡活動,實在難熬,而且災民不能夠長期住在帳篷裡,外援物資亦只屬短暫性質,政府想盡快安置災民,可是災民太多,而最大問題是,他們離不開了土地,土地就是他們的生活,即使威脅到生命,他們都不願意離開。是啊,長久以來(中國)人與土地就密不可分,而這也成為了紓緩災民困難的一大障礙。唐先生還說在這次災難中有不少反思:「災難接二連三,表面上是大自然造成的,事實上人為的因素擺脫不了,這是懲罰。」
 
與唐先生在岷山咖啡廳約見,走時才知道他早已結帳了,他還問了我數次,要搬遷到這飯店下塌嗎?我說:「住在哪兒都一樣。」善良的成都人就是這樣熱情、好客,飯店可不會免費供住宿的呀。順道說來,我住宿的濱江飯店旁邊是新穎的索菲特(Sofitel),這所五星級大酒店幹嗎跑到殘舊的三星級酒店旁來蓋房子呢,真是一幅諧趣的景象。
 
與唐先生告別後直接到成都日報報業集團大廈,與成都商報文化新聞部主任王瀟見面。啊,就是一副編輯的模樣兒,個子小,戴眼鏡,有報界文人的氣質。他問起邀請四川音樂學院合作的情況,我回說被拒絕了,他又問起原因,我頓了一頓,不太願意地吐出兩個字「名氣」。他的即時反應是「愛心就不是名氣嗎?」心裡很是痛快。事實上,我連院長也沒見到,後來想,為什麼可以見到成都商報的編輯高層?那時我說,因為我們的心是連在一起的。是震災把有心人連在一起了。一夥最原我真誠而善良的心,不用身份地位來與他人區分,沒有給自己一個台階、一幅牆,正如到成都來才臨時約見唐先生,唐先生怎的也找個時間與我見面。而我只是一個普通的小人物。往後知道,他確實在抗震救災工作上,付出了不少努力和心力,同時致力為成都文化藝術作出良多貢獻,一如唐先生為樂團和成都音樂文化盡心盡力。不論成績如何,他們都是有心人。
 

 

(上篇,後續)

 

張貼在 點滴回憶 | 發表留言

沉思

災難提醒我們要珍惜生命與光陰,滿足於現在的幸福。雖然與四川同胞多了一份情,令人格外痛心,但同時緬甸亦因為風暴水災做成數以萬計的生命損失。希望大家都擁有家駒的那份心,不分疆域,不分種族,施展人與人之間互助互愛的精神,這也是在提點我自己。盡管中央政府獲外間的許多稱許,在救援工作和災難應變上都確實有空前的進步,反醒和檢討卻仍是必須的,在防震的工程上,到底政府做了些什麼?風雨欲來難到真的沒有半點先兆嗎?縱然開始有人民意識,但與以民為本還有很長遠的距離,災難教訓大家別給經濟發展矇蔽了,痛心的是為什麼賠上的是人民。
現在每逄周末都害怕放假後又要面對工作上的樽頸,將近周末以至放假都總帶着很多憂慮和不安,害怕時間溜走了,也不知道心境有沒有放假,是因為肯定眼前工作的價值,為了堅持理念,才能撐下去,逼迫自己檢討和思考如何才能達成任務、創出成效。但願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張貼在 點滴回憶 | 發表留言

春臨

 

小時候書本告訴我們,樹上的綠葉到了秋天便會變黃,然後枯萎從樹上掉下來,近年才意識到香港的樹葉到了春天才掉下來,春風輕輕拂過,灑下一地黃色枯葉,看着地上鋪上越來越多剛掉下來的黃葉,反叫心情雀躍起來。住所的旁邊有一片小樹林,樹林與住所之間那條石路,鋪滿一地的落葉,我愛踐踏着足足有幾層厚的黃葉上漫步,也愛那濕霧迷漫的氣色伴隨,一邊呼吸青草綠葉送來清幽撲鼻的大自然氣味。

  

片片落葉 隨微風灑下

鋪滿一地 層層又疊疊

短小石路 披了黃色地毯

抬頭已換上綠衣新裝

旁邊傳出你追我逐的清脆歌聲

前面早送來陣陣芳香

 

個人不愛看小說,只愛看散文或知識性的書本,一來給腦袋進帳,二來我覺得趣味性更大。最近閱讀的一本書是「古典音樂便利貼」,花了三個月時間,終於看完。常閱讀的人或會衝口而出一句「有無搞錯」。我本來就不愛看書,這與我兩大弊端有關,一是過目即忘,二是每次看書必奪姜太公所好。因此,我平時不會看書,唯一閱讀是在等待或使用交通工具的時候,只有那個時候我才能專注於閱讀,而每天僅有數十分鐘(只限早上上班,回程多不看書),加上閱讀速度緩慢,所以得花上三個月才讀完一本書。習以為常,之前早上會拿一份免費報紙在車上閱讀,交通方法隨工作轉變之後,惟有主攻書本,完成一本之後頓覺空虛,馬上找來另一本書補上,現在閱讀的是「中國書法」,下一個目標是世界歷史。

張貼在 點滴回憶 | 1 則迴響

戲夢人生

納悶的空氣滯溜了一段日子,我努力狂抓,眼前卻仍然一片模糊,灰濛濛的一道牆,性急的我恨不得一下子把它推倒。斜陽依舊動人,樹影一貫青葱。
很久沒有看話劇,而至今看過的話劇大概用五隻手指也能數。月初和朋友看了一套話劇--《奇異的訪客》。內容講述佛諾伊德被納粹德軍逼迫簽署受到禮待的聲名,簽署後便能出境,家人也會得到保障,就在簽署前夕,奇異的客人到訪,引發他產生科學與神之間的爭扎。劇情已假定神是存在的,而Segmund只是一直逃避承認。我個人看完之後倒沒有思考到甚麼,反而在場的一位觀眾串連到Power and Control,引發了一些思考。商家與基層巿民之間、經濟開發支持者與本土行動人士之間、政制與民間電台之間、中央政府與民主派之間,誰有Power,誰就是真理、勝利者,可惜破壞可持續發展的通常是前者,而勝利的往往是前者。原因是他們都巧妙地變弄遊戲規則,使Power都落在他們的手中,而他們又聰明地結盟起來,使規則不容攻破,由此他們的利益亦得以保障。
張貼在 點滴回憶 | 3 則迴響

虅器店老闆閒聊

今日做完採訪之後漫步街上,本來看見大廈上中國文化協會的標示牌欲摸門而上,過了馬路之後,發現有家專賣虅器傢俬的店子,便進去看看。裡面的傢俱有的感覺挺舒服,老闆說自己有廠房和請了師傅,可以訂造虅器傢俬。四周望望的時候,我偷眼瞥見老闆擺着泡茶的龍門陣,多口問老闆也是愛茶之人吧,請教了幾句茶經,討喝了一口老闆泡的一杯茶,老闆還盛意拳拳送了一些貢菊給我回家泡茶,算是與知音分享吧,十分清香。雖然不好意思,但很開心,拿了老闆的卡片,改天想造一件虅器傢俱也可以找老闆呢!走時忘了問老闆姓氏。從店子出來,找到了這家中國文化協會暨中山圖書館,是向公眾開放的,有空應該也可以到這裡來看看,在亞階老街之上,由旺角火車站過來幾分鐘便到。

張貼在 點滴回憶 | 發表留言

記閒情逸事

 

放假回來,本來想試試寫一篇旅遊稿,不過天性懶惰,加上以工作忙碌、疲累和家中電腦中病毒作藉口,至今沒有下筆。時間久了,很多細節都會忘記。雖然不是文學生出身,自小少閱讀,文筆欠奉,但自從當記者以來,進步了不少,而且能夠寫一篇感動讀者、至少吸引讀者閱讀的文章,確實很有滿足感。在LV、KLH的日子,是留戀與同事共同歡樂的時光,現在是留戀一份工作。相比當一位服務團友的領隊,雖然同樣要面對客戶,但當這樣一位記者,我仍感到自豪,每次別人詢問我的工作,我都打從心裡自滿地告訴别人,我是一位記者,一位採訪、寫作、報導的記者。也許因為我喜歡寫文字,也許因為我喜歡寫一個個故事,又或者因為我喜歡有讀者群。現在,寫作的速度比以前快得多,工多藝熟吧。
同步也在學習畫國畫,小學開始已經特別喜歡畫水彩畫,愛其自由靈動,水的發揮性較大,高中時透過課本接觸多了中國文化,發現水墨的發揮性和靈動性都高於水彩畫,而且兼備神韻、靈氣,簡單的水墨色調,意境卻無限,相對西洋畫更有感覺和感情,因此對水墨畫的喜愛更甚於水彩畫。油畫、抽象畫,對不起,我半點也不欣賞。尤記得第一堂上初階水墨畫班,周老師將我與鄰座同學比較,說我欠缺筆感,但樣子相反帶「靈氣」。還好,沒想到我也可以冠上「靈氣」的名銜。自問繪畫有點天份,臨摹還可以,相信下點苦功,總會有點「小成就」吧(自娛的那種)。

 

 

張貼在 點滴回憶 | 2 則迴響

放假了

 從前以為只要找到有興趣的工作,工作也可以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工作無疑是生活的一部分,並且得找一份有點興趣的職業,可是現在很想找一份工作時工作、生活時生活的職業,總之要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做與工作無關的事情,享受可以隨意安排的生活和呼吸自由的空氣。工作就像枷鎖,要是工作沒有時間性,那麼枷鎖就一直掛在身上,擺脫不了,窒息得呼吸不了。放假就要盡情放下工作去享受假期,十月中獨個兒去北海道,也許人長大了點,以為較容易接受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上一次獨個兒去京都,除了興奮(為第一次個人流浪旅程)和驚嘆(如雪般飄下、百般可愛姿態的櫻花),就是寂寞。同樣是一個人的旅程,同樣充滿期待。
張貼在 點滴回憶 | 發表留言